“雪龍號”尋機突圍掃二維碼看視頻(賀菲菲/輯)北京時間1月2日19時30分,我國南極考察隊暨“雪中谷餐飲設備龍”號科考船在澳大利亞“南極光”號極地考察破冰船配合下,成功營救在南極遇險的俄羅斯籍“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客船上的52名乘客。“雪龍”號船準備撤離浮冰區繼續執行後續考察任務時,所在地區受強大氣旋影響浮冰範圍迅速擴大,造成“雪龍”號船及船上101名人員被困。目前,已成功實施救援的“雪龍號”自身遭受浮冰圍困,4日,“雪龍”號停泊在密集浮冰區,距離最近的清水區約21公里,船上101名人員安全,物資補給充足。為了保證船舶安全,“雪龍”號在浮冰中開闢了一條長約1公里的“破冰跑道”,等待天氣有利時機,破冰突圍。
  浮冰擋道救援成關鍵字功後“雪龍號”受阻
  2013年12月25日,“雪龍”號正航行在南大洋海域,中國第3抗癌食物第一名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前往羅斯海執行科學考察任務。凌晨5時50分,一艘載有74名人員的俄羅斯客船“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被浮冰困住。最後,“雪龍”號前往救援,用船上直升機救出俄羅斯船上52名乘客。
  然而,“雪龍”號3日在撤離這片密集浮冰區之際自身卻受阻。記者看到,一夜之間,“雪龍”號右舷密集的浮冰區里,不知何時飄來了一座平頂大冰山汽車借款,冰山長達一公里左右,還在不斷向西北方向漂移,最近距離“雪龍”號僅1.2海裡,橫亘在“雪龍”號撤離路線的前方。
  目桃園二手餐飲設備前,從“雪龍”號甲板往外望去,視野里全是白色冰雪,看不到水面。根據現場反饋回來的信息,“雪龍”號距離開闊海域最近約21公里,周圍被密集海冰包圍,包括大塊浮冰和大面積冰脊,部分海冰厚度達3米到4米,前方、右後方各有冰山阻擋,海冰堆積很高,遠超“雪龍”號1米的破冰能力。
  據“雪龍”號上大洋科學家矯玉田介紹,“雪龍”號周圍冰山分別距離船幾百米、1公里和兩三公里不等,約7座左右。目前“雪龍”號左舷冰山相對穩定,右邊冰山則隨著冰流移動。正前方有一座小冰山,移動起來讓人有看大片的感覺。為了避免船和冰山撞上,科考隊正24小時監測冰山移動速度,使“雪龍”號和冰山保持一定距離。
  據有關部門會商,1月6日可能有一次天氣和海冰變化過程,有望為“雪龍”號脫困帶來有利條件。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曲探宙說,南極天氣瞬息萬變,1月6日天氣可能有轉好趨勢,是“雪龍”號突圍的機會。但這個時機非常短暫,需要“雪龍”號做好準備。“雪龍”號有160多米長,所謂船大難掉頭,要從浮冰區突圍,必須提前做好準備,比如調整船頭方向,以及防止浮冰在船邊堆積。目前船上食品、油料充裕,這方面沒有困難和風險。難的是等待時機和捕捉時機,並提前考慮到不利因素,比如快速移動的冰山會給突圍行動帶來危險。
  科學考察部分科考項目照常進行
  在“雪龍”號積極設法擺脫困境的同時,船上部分科學考察項目正在照常進行。
  5日,“雪龍”號所在的海域風雪交加、寒風呼嘯,船上甲板很滑,極其難走。像往日一樣,來自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高金耀研究員從船頭實驗室小心翼翼地穿過長長的甲板,來到船艉部的風廓儀平臺。在那裡,他安裝了一種可以測量地磁場數值大小和指示方向的“三分量地磁儀”。每天,他都去檢查儀器運轉情況和記錄的數據。
  由於“雪龍”號所在的這片海域與南磁極相距不遠,連日來,“三分量地磁儀”得以在南磁極附近長時間、密集地進行觀測,收集了大量觀測數據,對高金耀來說這是一個“意外收穫”。
  “目前,儀器上記錄的地磁場水平分量越來越小,垂直分量越來越大,這說明我們距離南磁極已經很近了,”他說。“由於南磁極漂移很快,這些數據十分寶貴,是我們今後研究南磁極漂移情況、瞭解南磁極附近海底構造、建立全球地磁場模型的第一手資料。”
  在“雪龍”號科研管理平臺,實驗員肖永琦也一如既往,協助大洋隊的科考隊員們利用各類儀器,抓緊時間採集這一海域的海洋物理、化學、浮冰等各類數據。這一海域是我國船舶第一次航行,各類數據都是空白。
  來自中國海洋大學的矯玉田高級工程師利用走航聲學多普勒海流剖面儀,第一次獲得這片海域的南極“邊緣流”數據,這對今後研究南極“繞極流”很有幫助。
  來自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馬龍,每天都會到船底部的海洋重力儀實驗室查看。這台儀器一直在測量、採集重力數據,以反映海底密度界面的變化。
  在“雪龍”號船舷邊和駕駛台兩側,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的李明廣安裝了多個浮冰觀測設備,目前已經“如實”地將這片浮冰區的海冰密度、厚度、大小、冰面地貌等參數記錄和拍攝下來,這將有助於對南極普里茲灣和羅斯海海冰的研究。
  受命救援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出動
  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5日早發表最新聲明說,該局已要求美國海岸警衛隊“北極星”號破冰船前往南極聯邦灣,協助救援遭受浮冰圍困的中俄兩艘科考船。
  據悉,“北極星”號去年12月初已在前往南極途中,目前正停靠在悉尼港口。澳海事局聲明說,“北極星”號已接受澳海事局請求,將於5日從悉尼出發,前往出事海域。澳海事局預計,根據天氣和冰面情況,“北極星”號將在7天內抵達出事海域,協助救援。
  “北極星”號前往南極的原定任務是在麥克默多灣開闢出一條運輸通道,便於補給船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科學研究站運送食物、燃料等。澳海事局表示,“北極星”號將在本次營救工作結束後,恢復執行原定任務。
  目前還算南極初夏,在南極大陸邊緣的海域,有這種多年冰比較常見。由於“雪龍”號是第一次來到這個海域,對該海域情況不瞭解,這個地區的洋流有些不規則,科考隊開展了海洋觀測,採集海水、海冰流速、海冰密集度等數據作為參考。
  “雪龍”號脫困面臨三大不確定性
  瞬息萬變的南極再次展露其一貫個性。5日,“雪龍”號停泊的這片密集浮冰區,風雪交加,窗外茫茫一片空白,“雪龍”號的雷達顯示屏上卻是密密麻麻,那是隱身在白色幕簾中的冰山。
  根據氣象預報,6日晚至7日凌晨,這一海域將會出現期盼已久的西風,有望給“雪龍”號脫困帶來有利的氣象條件。但在這堅冰覆蓋、廣袤無邊的冰雪世界,人類的力量顯得如此渺小。“雪龍”號果真能一舉破冰突圍、擺脫困境嗎?事實上面臨三大不確定性。
  首先,西風的強勁程度和持續時間能否吹散厚重的浮冰?目前,清水區在“雪龍”號的右舷方向,但右舷的浮冰最為厚重,不確定西風能否給“雪龍”號脫困清理出一條通道。浮冰厚達3至4米,而“雪龍”號只有1米的破冰能力,目前船上空載、吃水不夠,持續破冰對螺旋槳和舵損傷很大。
  其次,西風對“雪龍”號周圍的冰山有何影響?目前,“雪龍”號船頭橫亘的一座小冰山,如同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威脅著“雪龍”號的安全。
  第三,帶來西風的高壓天氣系統對這片海域有何影響?我國船舶是第一次航行在這片海域,對近來遭遇到的一些堪稱“奇異”的自然現象,大家還無法解釋。例如,為什麼一夜之間“雪龍”號被突然堆積的厚重浮冰推移了0.86海裡,而且右舷出現一座漂移的大冰山?為什麼右後方的一座大冰山5日又好像不動了?
  相關鏈接
  破冰船工作原理
  破冰船一般常用兩種破冰方法,當冰層不超過1.5米時,多採用“連續式”破冰法。主要靠螺旋槳的力量和船頭把冰層劈開撞碎;如果冰層較厚,則採用“衝撞式”破冰法。衝撞破冰船船頭部位吃水淺,會輕而易舉地衝到冰面上去,船體就會把下麵厚厚的冰層壓為碎塊,如此周而複始。
  破冰船的長寬比例同一般海船大不一樣,縱向短,橫向寬,這樣可以闢開較寬的航道。現代破冰船船頭外殼用至少5釐米厚的鋼板製成,裡面用密集的型鋼構件支撐,船身吃水線部位用抗撞擊的合金鋼加固。
  1864年,俄國人將一艘小輪船“派洛特”號改裝成世界第一艘破冰船。北半球很多國家都裝備有破冰船,一些靠近北極的國家還擁有專門的極地破冰船。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日本、芬蘭等國都擁有自己的破冰船,我國的“雪龍”號也是極地破冰船。
  各國的一些破冰船
  ●Taymyr級大型核動力破冰船:
  由芬蘭建造,共建造2艘,1989年到1990年服役。全長150.2米,寬29.2米,吃水9米,滿載排水量23460噸,編製110人,裝備1台反應堆功率48000馬力,航速22節。裝備1架卡-32直升機,可持續破1.8米厚冰。
  ●1100型破冰船:
  是加拿大海岸警衛隊破冰船,共建6艘,1986年到1987年服役,全長83米,寬16.2米,吃水5.8米,滿載排水量4662噸,編製25人,柴電動力功率15000馬力,航速16節,續航力6500海裡/15節。裝備1架貝爾206型直升機。
  ●1200型破冰船:
  是加拿大海岸警衛隊破冰船共建4艘,1978年到1988年服役,全長98.1米,寬19.1米,吃水7.1米,滿載排水量8180噸。
  ●“Healy”號破冰船:
  1997年下水,1999年服役。船長128米,寬25米,吃水9.8米,最大航速18節,滿載排水16700噸,是美國最大的破冰船,主要作為高緯度科學研究平臺和執行冰區護航任務。
  ●日本“富士”號破冰船:
  1965年服役,排水量5250噸,航速17節,破冰厚度0.8米,長100米,寬22米,吃水8.1米,編製200人,貨運能力500噸。
  ●Atle級破冰船:
  滿載排水量9500噸,四軸推進,航速19節。
  本版文字均據新華社、央視、《法制晚報》  (原標題:“雪龍”號今日擇機突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brcy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