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對『學音樂』看法上的偏差
大致說來一般人對『學音樂』這件事很容易有下列的偏差想法:一、認為『學音樂』就是學五線譜Do、Re、Mi,就是學鋼琴、小提琴…等。以自身過去上音樂課所得的模糊、刻版印象,認為『音樂』便是這些『具體』的事物。二、認為『學音樂』就是『學樂器』─ 來到音樂老師的面前,必須『學樂器』才覺得有收穫,如果再音樂教室跳個舞、玩個遊戲 ─ 似乎太不搭調了!三、認為看的見的『學樂器』重於看不見的『學音樂』。 學樂器 ─ 直接看的到、聽的到效果;學音樂 ─ 基本的音樂能力。 如:?對固定拍子的感應 ?對音量強弱的感應 ?對音色明暗的感應 ?對聲音高低的感應 ?對速度快慢的感應 ……等等。這些能力是需要漸漸培養的;如同蓋房子的地基,從表面觀看不到,卻深深影響房子將來的穩固性。國內許多音樂教學,仍沿襲日本統治台灣時,所使用的舊式方法,且根深蒂固,被許多人認為理所當然。一般人不重視音樂教育,政府的輔導也不夠積極,中國傳統音樂的美好一面,只剩少數人在維持。本世紀開始,對西方音樂的引進,也只進口了其中的表層,其他部份留給人民大眾『瞎子摸象』。上一代的錯誤想法,再交給下一代,因此『音樂教育』及『西方音樂在中國』出現許多扭曲、錯誤的走向,外行人這樣做,內行人也這樣做。因為外行人常是出錢的『顧客』,『顧客至上』使的外行人領導內行人,錯誤也就被大眾認為是想當然的代代相傳了!五線譜 = 音樂 ?許多人在第一關『學五線譜』上就打了敗仗,認為學五線譜很難 (很多時候可能是老師的教法需要改進),又認為五線譜就等於音樂,對音樂便產生排斥感,一談到音樂就覺得好難!於是與古典音樂有關的欣賞 ─ 音樂會、有聲資料( CD、錄音帶等 )也不願接觸,古典音樂的愛好者在台灣從南到北寥寥可數。令人無法了解的是:近二十年來每年全台灣約有五、六千的幼兒加入民間的音樂班市場,二十年內這些孩子也慢慢長大了,加上他們的父母應該為古典音樂愛好者,增加數以萬計的成員才對;但事實卻不然,許多音樂會,除非是媒體宣傳非常頻繁,否則常常只有二、三成的聽眾。這樣的現象,顯而易見以下問題的存在:1.音樂教育實在是出了問題。2.民間的音樂班,中小學音樂實驗班幾級學校的音樂課,教學內容值得探討、改進。3.社會群眾對『音樂』的觀念需要再教育。4.『音樂就是音符』這要的觀念須釐清,否則阻擋了許多可能的音樂人口。我們不僅讓孩子學音樂,父母本身也需要接近音樂,以免直接的、間接的造成音樂界的許多病態現象。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brcy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